潮間帶的泥質灘地相當之寬廣,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海草的生長,海草是一群已適應海洋環境因子的開花植物,一如陸地的禾草植物,在型態上具有直立的葉狀枝以及匍伏的走莖。海草與海藻相異之處,在於海草會開花、結果、且具有種子,它們也有真的根及宛如陸地植物維管束系統的組織,其功能與維管束大同小異,可運送營養鹽及氣體到植物體的各部組織。
目前有卵葉鹽藻及線葉二藥草兩種,分佈於岐頭灣、講美灣、城前村、重光里等處。
★ ★【植物】
紅樹林由於生長環境特殊,在河海交接的泥灘地與感潮帶(如河堤旁、沙洲旁、水道旁、塭岸邊),以及臨近沿海沙岸,這些大多屬於鹽澤地,其土壤中含高度的鹽份,所以能與紅樹林在同一環境生長的植物並不多,只有一些鹽生植物能適應這樣的環境。這些鹽生植物往往據有特化的葉部器官,如肉質葉、泌鹽腺、及葉表的毛茸等等,以適應高鹽份的土壤。 一般可依其生長環境的型態再分為「潮間帶鹽濕地植物」、「沙灘植物」與「旱生植物」。
以幾項較常見的伴生植物做逐一的介紹:【植物】
台灣目前屬於真正紅樹林的植物只有紅樹科的「水筆仔」、「五梨跤(紅海欖)」,與使君子科的「欖李」,以及馬鞭草科的「海茄苳」。卵葉鹽藻及線葉二藥草,藻類。
★★【動物】
《鳥》→台南市擁有豐富的紅樹林濕地與鹽田環境,這些溼地孕育了許多的底棲生物,成了許多水鳥的食物來源,除了我們一般在野外常見的留鳥(如:麻雀、大卷尾等)之外,每年到此度冬的候鳥數量及種類也甚多。在此依鳥類在此地逗留的季節概略分為「留鳥」、「候鳥」與「過境鳥」三大類,其中再列舉一些此地(尤指四草)比較常見或較容易見到的種類,作為戶外野生鳥類觀察的入門參考。
《蟹》→紅樹林所在地於河海交界的潮間帶,或於水道旁、堤岸邊,週邊並有沙灘等地形,因此常見蟹類活動。退潮時,在潮間帶泥灘地常可見到眾多揮舞著大螯,有如在呼喚潮水的「招潮蟹」;在高潮線附近的土堤或草叢裡也常可發現「兇狠圓軸蟹」的洞穴。如果注意水道漕溝中,有時會看到藏身淺水下的「鋸緣青蟳」,或積水泥沼中有著不斷舉起雙螯如同在舉手歡呼的「萬歲大眼蟹」。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其實就近在咫尺,只要我們走出戶外,多一點耐心等待,就可以觀賞到牠們美麗的外表而且有趣的動作。以下僅介紹台南市紅樹林泥灘地、感潮漕溝與沙灘上一般較常看到的蟹種。
《魚》→彈塗魚、花跳、吳郭魚、虱目魚、豆仔魚、烏魚、鰻魚
【特別之處 】:
潮間帶原本就是生物相豐富,也同時是生產力最高的地方,但在臺灣由於大眾對於潮間帶的不瞭解,總以為潮間帶只是一堆爛泥巴,在臺灣甚且許多潮間帶被填土變成工業區。
潮間帶生產者到分解者↓
※生產者→藻類→有機質(生物碎片)→是生產者。
※分解者(消費者)→線蟲、蝸牛、螃蟹、魚類、鳥類、水鳥則是高級消費者。
潮間帶常見的生物有:牡蠣、藤壺、寄居蟹、和尚蟹、黎明蟹、海蟑螂、招潮蟹、彈塗魚、海茄苳、攬李等,牠們最大的天敵大都是來這覓食的鳥類,主要以鷺科、雁鴨科為主。
※簡單的潮間帶食物鏈:有機質(生物碎片)→和尚蟹→黎明蟹→水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